全校师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决定举办燕山大学首届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赛道设置
大赛设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国际赛道。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Ⅰ.高教主赛道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Ⅱ.“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Ⅲ.产业命题赛道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1.参赛条件
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已入职)。
2.命题征集
拟参赛团队可以联系企业进行产业命题申报。申报前需经相关企业同意获授权。
参赛团队须提交《产业命题简介》(附件1)。
Ⅳ.国际赛道
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2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参赛团队所有成员须为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下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具有国外院校学籍是指已在国外院校注册、且具备获授国外院校学历或学位的资格。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在校本专科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本专科学生。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研究生学历学生。
参赛团队须提交《国际赛道项目申报表》(附件2)。
三、赛程安排
大赛分院赛、校赛2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院赛阶段(5月23日前)
各学院要做好赛事发动组织工作,精心遴选培育参赛项目,同时,各学院应同等重视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国际赛道,积极动员学生申报。各学院申报项目总数以大赛申报系统5月20日17:00之前统计的有效作品数量为准。
参赛团队须登录学校创新创业竞赛系统,搜索燕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竞赛编号:5-469)进行报名。
参赛团队须在5月20日17:00前将参赛材料报送所在学院。项目材料报送要求、报送方式、联系方式见附件3。
各学院须在5月25日前完成院赛评审和校赛推荐工作。《各学院申报数量》见附件4。
(二)校赛阶段(5月26日—6月8日)
校赛将分初评和决赛两个环节,评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并对获奖团队进行表彰。
上述各阶段时间安排可能会根据学校安排做适当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四、其他事项
1、学校将从大赛获奖团队中择优推荐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省赛,不再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
2、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不能重复申报高教主赛道和国际赛道。
3、所有参赛团队须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官网报名后认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335-8083058
联系人: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 李老师
邮箱:cxcygl@ysu.edu.cn
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
2025年4月23日